信息参考
重庆演绎大城崛起
2009-08-27 [关闭]

上半年重庆GDP增长12.6%,预计全年GDP增幅有望超过14%
  715日,重庆市经济形势分析会传递出的信息显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地处西部的重庆经济已经率先企稳回升,其增长居全国前列。
  从1997年直辖后百业待兴,到今天意欲成为西部经济发展的“带头大哥”,重庆历经12年“东进西联”的经济布局战略已棋至中盘。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重庆在中西部的位置更加凸显,演绎的大城崛起已渐行渐近。
  东进:以长江为依托的出海战略布局
  12年前,伴随着大田湾体育场上万球迷“重庆,雄起!”的呐喊声,重庆在迎来了一支甲A足球队的同时,更迎来了一个新的起跑点——直辖。
  直辖在带给重庆无限机遇的同时,也让重庆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在西部经济版图中,直辖后的重庆应该基于一种什么样的定位?尤其是与西安、成都等西部城市相比,找到准确的定位对新重庆的崛起无疑有着很现实的意义。重庆市经济信息中心主任易小光说,当时与西安、成都相比,重庆虽然已在一些产业发展中凸显优 势,但拥有长江黄金水道的便利,却是重庆实现与成都、西安等西部城市差异化发展的最好接力点。
  世界工厂在中国。中国的西部与东部相比,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制造业选择前往西部?西部生产加工的一些产品为何在国际市场上比东部的产品更具有竞争力?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西部的人力成本和土地成本都比东部低,另一个方面就是西部的运输成本也比东部低。
  这看起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在西部,尤其是重庆,高速公路每公里的造价有时甚至是东部造价的3倍。显然,西部产品在运输成本的竞争力上,不是通过公路或者铁路来显现的,而是通过长江这一黄金水道的便利来实现。
  据调查,从重庆运输一个20英尺的标准集装箱到上海,通过高速公路运输大概需要2万元左右的运费,通过铁路运输需要6000元左右,而通过长江水运运输只需3000元左右。
  重庆是西部地区惟一拥有一类口岸的大城市,公开的信息显示:行政区域内85%以上的进出口货物通过长江进出境。重庆的集装箱运输2000年以来发展迅 速,每年箱量以40%以上的速度递增,目前周边省市通过重庆口岸中转的集装箱量已超过重庆水运口岸集装箱量的40%,且占比呈不断增加之势。
  长江水道带来的运输优势,一度让重庆成为西南地区的经济重镇,货物集散地和商业中心、制造业中心、金融中心和外贸中心,也成为整个西南地区通向中原腹地和沿海地区的咽喉。
  重庆的想法是,通过密集发达的交通网,实现与云、贵、川、陕、甘等省的快速对接,把这些地方的货物吸引到重庆后,再经长江运出。从水路走,不仅成本低,而且直接降低了产品成本并提升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利用经济的传导和辐射作用,借道长江优势推行出海战略,帮助西部产品以低成本的优势切入东部和国际市场。”易小光说,借助长江水运布局港口经济,成为重庆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
  当然,单一的长江水道带来的成本优势并不能使重庆对周边省市的经济发展产生足够的向趋力。直辖以来,重庆一直致力于长江上游物流中心目标的建设,修建铁路、高速公路和港口。成渝高速铁路、渝怀铁路、与周边省市对接的多条高速公路等已经或者即将建成,兰渝铁路开工在即。
  2008年底,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正式获批成为提升重庆竞争力的又一重要砝码。作为中国第一个内陆保税港区,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还是我国第一个 “水港+空港”双功能保税港区。按照相关政策规定,作为目前我国保税物流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区位优势最明显的特殊监管区域,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享受“国外货物入区保税、国内货物入区退税、区内自由贸易”等特殊的税收政策。
  据此,整个西部省份都将从中受益,最为直接的影响是西部内陆省市无需再到上海办理出口退税,这会大大降低西部出口企业的物流成本。重庆一家配件出口企业的负责人蒋于光说:“四川、贵州很多商品如果选择从上海出口,路上要走好几天,办退税手续少则需一个星期,多则几个星期。而现在,货物只要进了重庆两路 寸滩保税港区就可以办退税手续。”
  重庆珠宝商马少弟称,以进口珠宝为例,以前需在上海通关。由于货物很多,长时间排队是家常便饭,一般要等10天到半个月。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建成后,销售商进口珠宝可直接在重庆通关,时间仅需12天,成本预计可减少1/3
  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的建立,使重庆的区位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发展水陆空联运,形成内陆地区的外贸物流集散地。易小光称,“东进”战略的布局,为重庆乃至西部的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打通了通道,也为重庆成为内陆开放高地奠定了发展基础。
  保税港区、黄金水道等综合优势的集中整合,缩短了重庆乃至整个西部通向国际市场的距离。作为“东进”通道的“桥头堡”,重庆正利用这种独有的优势和对周边经济的辐射能力,加紧区域经济的发展布局。
  西联:从成渝经济区到西三角经济圈
  独特的优势和辐射能力,决定了重庆对周边省市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聚集能力,符合多方利益的区域合作及其布局被大家共同提及。
  说到区域合作,让人首先想到的便是成渝经济合作。早在多年前,成渝经济区就被两地决策层所关注,双方为此进行了多轮的探讨和磋商。
  重庆的“东进”战略及其显现出来的竞争优势,为有效削减运输及物流成本,推动成渝经济区取得突破性、根本性的进展创造了条件。西南交通大学物流学院院长张锦称,这将推动重庆乃至西部经济跨越式的发展。
  20074月,四川省与重庆市在成都共同签署了《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双方对成渝经济区的定位是:将以成都、重庆两个特大城市为龙头,共同争取成渝经济区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共同争取国家编制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共同争取国家加大投入特别是基础设施的投入,在生产力布局上加大对 这个地区的倾斜和支持,进一步承接国外及东部优先开发区的产业转移,共同将成渝经济区建设成为西部开发战略的高地、西部投资的“洼地”。
  200979日,国家发改委在成都召开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编制座谈会上达成一致意见,调整扩大成渝经济区规划范围。参与此会的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宾称,成渝经济区的规划范围调整为涵盖四川15个市和重庆31个区县,确定了老成渝高速公路经济带、黄金水道经济带和川东北 经济带三条区域经济发展轴心。
  依据牛津大学的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于1961年提出的城市群理论推断,成渝经济区的建设核心就是通过经济区域内各城市之间产业的错位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建设,来产生巨大的集聚经济效益,最终形成互相影响的一个庞大经济体,使外来的生产要素向这一区域内配置和集合,从而带动贵州、云南、陕西与成渝经济区接 壤城市经济的发展。
  “成渝经济区施行后,一方面可以拉动重庆县域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重庆产品在经济区域内的市场空间,更为重要的,随着成渝经济区的发展壮大,将有更多的货物通过重庆出口。”易小光称,国家对成渝经济区的最终编制方案有望在今年底前完成。
  但重庆谋略的不仅仅是成渝经济区所辐射到的西南地区,更希望把重庆“东进”通道的优势传导到西北地区,继而为重庆的经济发展再添筹码。
  基于这样的理念,西三角经济圈的构建走进了重庆决策层的视野。
  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趁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之际,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抛出了“西三角经济圈”的概念。其核心内容是,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联合,大西南与大西北联手,共同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
  西三角经济圈跨越了中国西部南北分界线秦岭屏障,囊括了中国版图的中心区域,对西部地区具有极强的辐射作用。
  陕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宝通认为,依托重庆、成都、西安三个核心城市构建的西三角经济圈,将整合西北、西南区域资源和优势,发展潜力巨大。
  西三角经济圈对陕西来说,可为陕甘乃至广大远离江海的西部地区打造一个出海口,使西北地区和华东地区通过长江航运联系了起来,同时也为华东地区打造出新的经济腹地。
  而对于成渝两地来说,打造西三角经济圈,与成渝经济区并不矛盾,而是一个更加大胆的设想,它对于西南与西北的互补发展,扩展经济纵深,实现产业升级,意义非同寻常。
  无论是成渝经济区还是西三角经济圈,重庆、成都和西安三个中心城市的产业发展应尽量错位乃时势所趋。区域经济研究学者楚汉称,在未来的发展定位中,作为西部地区惟一的直辖市,重庆应建设成西部地区的“航运中心”、“金融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以便在西三角经济圈中更好地发挥龙头作用;其次,可继续 强化汽摩、装备制造、天然气石油化工、材料工业等支柱产业。
  在楚汉的观点中,成都可在原有基础上,弱化金融和科技中心的定位和冶金产业,加大电子、食品和烟草等具有一定优势和前景的产业;西安则应削减高耗能的重工业,充分利用西安的高校优势,确立起西部科技中心的定位,同时与成都联手做大航空产业。
  从成渝经济区到西三角经济圈,从大西南到大西北,重庆在西部的经济布局谋略与正在运行中的“东进”战略,勾勒出了重庆直辖12年的经济发展“突围之路”。易小光称,“东进西联”相比过去的承东启西,具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内陆开放高地的聚集效应:大城崛起
  “东进西联”的战略意图,不仅仅是把西部经济区域内的出口产品,通过重庆这个“桥头堡”,沿长江黄金水道输送到国际市场去,更要把外来的生产要素通过这一路径,依据经济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的优势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从而实现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战略目标。
  事态正在朝着这一方向发展。去年以来,虽有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但重庆经济却率先企稳回升,大量的国内外资本持续向重庆汇聚,全球知名芯片商台湾茂德科技、惠普全球测试服务中心相继落户重庆。85日,惠普(重庆)笔记本电脑出口制造基地项目举行签约仪式,标志着重庆将在3年内形成年产2000万台笔 记本电脑出口能力,聚集产出超过2000亿元的“整机+配套”产业集群;同日,“富士康(重庆)产业基地”项目也在渝举行签约仪式,标志着在富士康这一龙头企业的引领下,渝台合作即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内陆开放高地带来的资本、产业聚集效应,必将带动重庆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现代金融业。这是经济发展必须具备的“食物链”。
  事实上,重庆在谋略“东进西联”经济布局的同时,把重庆建设成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战略规划也在同步实施。
  2004年,重庆市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和重庆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挂牌成立,金融业发展与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议题进入政府决策视野,并见诸行动。重庆先后成立了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以及重庆城投、高投、地产等八大投资集团,同时完成了对重庆银行、三峡银行、重庆农村银行、西南证券等金融机 构的重组,组建了本地第一家保险公司———安诚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依托重庆国投、新华信托股份公司相继组建了多家基金管理公司。
  在加强本土金融机构建设、改造的同时,重庆也在大量引进外来金融机构:东亚、荷兰、渣打等外资银行先后来渝。
  在历经12年的“东进西联”经济布局中,重庆完成了一座大城崛起的雏形。“但重庆的经济布局目标不仅是针对重庆自身发展,更希望重庆因此能成为整个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易小光说,“两江新区”战略的推进就是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战略中的又一重大举措。
  “两江新区”战略即依托长江港口群,在划定的区域范围内实现物流与产业有效嫁接,大力发展临港产业,以带动重庆和西部地区的发展。由此可见,未来的两江新区将成为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平台,在国家层面上形成一个政策的洼地,吸引人才、资金和产业的优势集聚。
  重庆工商大学副校长廖元和称:“如果把沿海的对外开放叫做海洋战略,把西部的开发开放称为内陆战略,中国需要从过去单一战略,走向沿海战略与内陆战略的结合。”
  而“东进西联”的经济布局恰恰为沿海战略与内陆战略找到了最佳的结合方式。
  由此,一座大城正在崛起!

 
上海市股份公司联合会 Copyright © 2000-2008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1020864号-1
地址:零陵路635号爱博大厦3楼B座  电话:+86-21-64810204  传真:+86-21-64810324
邮编:200030  邮箱:shglh08@126.com,shglh08@gmail.com  技术支持:群海网络 有情连接:止水钢板 电动吊篮 水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