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参考
允许我吹一吹《八佰》
2020-08-24 [关闭]

 前几天看了《八佰》,

本来没打算写点什么,

但这几天争议四起,

所以我也想谈谈观影感受。

关于《八佰》,

如果你抱着看“纪录片”的想法,

真的就别去看了,

免得看了生气,

因为它的确不够真实。

它只是取材于真实事件,

其中有很多虚构的情节。

如果你抱着“是不是美化哪党哪军”的想法,

真的也别去看了,

免得看了心堵,

因为其中有些场景确实很壮烈。

但如果你抱着看一部电影的态度去影院,

《八佰》还是值得一看,

因为它的确是一部难得的华语战争片。

但如果你抱着中国人的身份去看这部电影,

《八佰》就很值得一看,

因为你会从中明白我们这个民族为何会绵亘五千年。


02


日本一直对中国虎视眈眈。

天正十八年(1590年),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

就开始念叨一句话:

“在我生存之年,誓将唐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

所谓“唐”,就是中国。

可“遗憾”的是,

丰臣秀吉至死也没完成这个伟业。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

野心更是极度爆棚,

“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

为了征服中国,

日本开始长远谋划。

经过数十年筹备后,

1937年7月7日,

日军打响了侵华战争第一枪。

当时日本对外宣称:

“灭亡中国,三个月足矣。”


03


“灭亡中国,三个月足矣。”

为什么日本这么狂傲自信?

我们来看看几个对比就知道了。

首先,我们来看看中日经济对比。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前,

日本GDP超过100亿美元,

而中国GDP只有13.6亿美元,

日本是中国的8倍。

日本工业产值超过60亿美元,

而中国工业产值不到2亿美元,

日本是中国的30倍。

日本当年钢铁产量是580万吨,

而中国当年钢铁产量只有4万吨,

日本是中国的145倍。

…………

也就是说,

日本是一个工业国,

而中国是一个农业国,

经济实力上的差距,

实在是太大太大了。


04


其次,我们来看看武器对比。

1937年当年,

日本生产了1580架飞机,

而中国一架也造不出来。

日本生产了300辆坦克,

而中国一辆也造不出来。

日本生产了30艘军舰,

而中国一艘也造不出来。

日本生产了744门大口径火炮,

而中国一门也造不出来。

…………

也就是说,

当日本进入机械化军事时代的时候,

中国却连机械化的边都还没摸到,

因为任何一种主战大杀器都不能生产,

跟日本的差距真是天上地下。


05


再次,我们来看看兵力对比。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前,

日本兵力总数为448.1万,

这还不算协同作战的100多万伪军。

而中国当时仅有170万兵力,

补充兵力约50万,

差距不止一点点。

虽然中国后来补充了三百万兵力,

但其中大部分都是抓壮丁拉来的,

跟训练有素的日军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当时中国条件最好的中央军,

也不过是每个兵配发15发子弹,

用于搞实弹训练。

可日军新兵入伍后,

每月用于实弹射击的子弹,

步枪不能低于150发,

机枪不得低于300发,

所以日军三分之一的士兵,

都达到了优秀射手的水平。

卢沟桥事变发生的时候,

中国75毫米以上火炮只有800多门,

其中重炮只有48门。

也就是说,整个中国的重火力,

连日军的一个零头都不到。”


06


连“团结度”也没法比。

日本当时是军国主义当道,

国内主要势力非常团结,

一心就想灭了中国。

而中国这边呢,

简直就是一盘散沙,

除蒋介石国民政府实际控制省区外,

全国近半省区都被其他军阀所控制。

这些地方军阀割据一方,

名义上听从中央号召,

实际上却勾心斗角、各自为政,

互相挖坑内斗的事天天都在发生,

有的甚至干脆投敌叛变当了伪军。

而中国70%的民众,

由于连年军阀混战,

根本无法专心生产,

所以常年挣扎在赤贫线上,

连自己都吃不饱穿不暖,

哪里还有“物力”支援前线。


07


从“知己知彼”上看,

中国更是没法跟日本相比。

日本有多了解中国?

单从其制作的地图就可见一斑。

离退休师级干部章明,

这样回忆见过的日军作战地图,

“那一年,我跟随警卫排,

在湖南宜章搜集革命历史文物时,

确定行军路线靠的就是日军地图。

当行至一座大山前面时,

李排长拿着日军地图说,

有条小道可以直穿大山,

不用绕道走50公里。

但我们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这条小道,

问了很多路过的年轻人,

都说没有路。

最后找到一位当地老人,

他用刀砍了几十下荆棘丛,

那条小道果真就显露了出来。

我万分惊讶,仔细察看地图。

发现地图用的比例尺竟是五万分之一,

也就是说,

地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500米,

实在是太精密太实用了。

一座山丘、一条小溪、一块水田,

一条小路、一座庙宇、一片水井……

都在图上画得清清楚楚。

山顶制高点和山腰等高线,

都用阿拉伯数字标明了多少米,

所有道路也都标明了分段里程。

这个地图的绘制日期是昭和三年,

也就是1928年,战爆发之前9年。”


章明回忆说:

“由于我们绘制的地图,

远不如日军地图细致精密,

所以我们每次伏击日军后,

首先抢占的是他们的电台,

然后就是搜缴他们的地图,

缴枪倒是其次的。”

日本对中国“知彼”,细致到什么程度?

“在抗日战争开始前,

所有中国少将以上的军官,

他们都有细致的档案留存,

其个人特点、作战方式,

包括生活习惯,

他们都了解得一清二楚。”

为什么日本敢狂傲宣称“三月灭亡中国”?

因为日本经济远强于中国,

因为日本工业远强于中国,

因为日本武器远强于中国,

因为日本兵力远强于中国,

因为日本团结度远强于中国,

不仅如此,

在对彼此的了解上,

日本也是远胜中国。

所以,日本在《在华北使用武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说:

“三个月内取得决定性胜利毋庸置疑。”

不只是日本这样认为,

欧美列强都这样认为,

“也许根本就用不了这么久。”


08


三个月灭亡中国似乎已成定局。

日本打响侵华第一枪后,

中国开始发生的一切,

似乎也正朝着日本预测的方向发展,

就像《八佰》里展示的那样:

有人投降做了伪军,

有人叛变当了汉奸,

有将军做了缩头乌龟,

有军人当了前线逃兵,

有身份的人躲进了租界,

有本事的人逃到了后方。

而老百姓呢,

基本上就是隔岸观火,

该设赌设赌,

该唱戏唱戏,

该跳舞跳舞,

该卖身卖身,

该钻营钻营……

而正在抵抗的中国军队呢,

是那么的不正规:

只图一份军饷的兵油子,

一心只想保命的杂牌军,

两腿直打哆嗦的文书,

临时被征召入伍的农民,

乡下逃难来的小伙,

没拿过枪的爱国学生……

他们虽然成为了军人,

但根本不懂什么是战争,

既不懂如何杀敌,

也不懂如何保护自己。

面对这样的军人、民众和精英,

日本人当然会觉得:

“灭亡中国,三个月足矣。”


09


但战争全面爆发之后,

日本人才惊讶地发现,

所有的一切都变了,

他们以为毫无抵抗力的中国军队,

没想到突然之间就有了抵抗力。

他们以为最善明哲保身的中国精英,

没想到突然之间就敢抛头颅洒热血。

他们以为毫无团结力的中国老百姓,

没想到突然之间就凝成了万里长城。

就像《八佰》里展示的那样:

刚开始的逃兵,

后来变成了英雄;

刚开始的兵油子,

后来变成了护旗手;

刚开始的汉奸,

后来变成了战地记者;

刚开始的黑社会,

后来变成了送电话线的奔跑者。

刚开始冷漠自私的商人,

后来变成了捐献家产的援助人。

…………

那些脆弱的中国人,

那些冷漠的中国人,

那些惜命的中国人,

那些自私的中国人,

突然之间就被某种东西唤醒了,

纷纷投身于这场“抗日战争”。

为什么突然之间就觉醒了?

因为战争全面打响之后,

无数中国人终于意识到:

“这不是别人的战争,

而是所有中国人的战争。

生为中国人,

我们必须为中国而战。

国亡,我们就亡。

国在,我们才在。”

日军本想三个月占领中国,

结果一打就是八年,

不但未能占领中国

最后还铩羽而归。


10


喜欢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

当年明月在这本书里提道:

日本人始终不明白他们会什么会输。

他们运用经济学原理,

把中国各种情况输入电脑,

用模型公式证明自己必赢,

但没想到最终还是输了。

日本人为什么会输?

当年明月说:因为他们不懂中国人。

“所谓四大文明古国,所谓两河流域,

所谓印度,所谓埃及,

在历史长河里,被人灭掉了N次,

雅利安人、犹太人、阿拉伯人、莫卧尔人,

你来我往,早就不是原来那套人马,

文化更是谈不上。

只有中国做到了,

虽然有变化、有冲突,

但我们的文化和民族主体,

一直延续了下来。

几千年来,

无论什么样的困难,

无论什么样的绝境,

无论什么样的强敌,

从没有人能真正地征服我们。

她的潜力,

统计学和经济学计算不出,也无法计算。

日本人打进来之后才惊讶地发现,

仅仅一夜之间,

所有的一切都变了,

军阀可以团结一致,

黑社会也可以洁身自好,

文盲不识字,却也不做汉奸,

怕死的老百姓,有时候也不怕死。

因为所有的一切,

都已经牢牢地刻入了我们的骨髓:

坚强、勇敢、无所畏惧。

日本人不懂得,所以他们失败了,

以前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依然如此。”


11


就以《八佰》中的谢晋元为例吧。

谢晋元,广东梅州人,

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

他的妻子叫凌维诚,

凌维诚出身上海商人家庭,

是音乐专业的毕业生,

吹拉弹唱无一不精,

是很有才华的新女性。

谢晋元与凌维诚相识于1927年,

两人分别为朋友充当伴郎和伴娘,

在婚宴上一见钟情。

1936年,日本步步紧逼,

上海随时可能爆发战争,

为了安心抗日,

谢晋元决定让怀有身孕的妻子,

带三个小孩子回广东乡下老家。

他对妻子说:

“为国杀敌乃革命军人之天职,

职责所在,为国就不能顾家。”

1937年10月,

激战三个月的淞沪会战进入尾声,

主力部队战略撤退后,

留下一个营坚守四行仓库,

对外号称是一个团。

这个“团”的最高指挥官,

就是“团附”谢晋元。

所谓团附,相当于副团长。


接到命令后,谢晋元写了一句话:

“余一枪一弹,决与倭寇周旋到底。”

他带领一群散兵游勇,

与日军展开四天激战。

《八佰》就是以此为基础加工创作的一个故事。

坚守四天后,谢晋元接到命令,

“撤入英租界。”

英军原本答应“负责掩护撤退”,

使“孤军由租界到沪西归队”。

但谢晋元率众撤入英租界后,

英国人却突然反悔,

将谢晋元等人全部软禁。

这一禁就是4年。

在这4年期间,

日军和伪军多次派人来劝降,

但都被谢晋元严词拒绝。

劝降不成,日伪就派出刺客,

在英租界杀死了谢晋元。


▲凌维诚和四个孩子  

作为谢晋元遗孀,

凌维诚更是活得不易。

她本是上海商人之家的小姐,

从小锦衣玉食,

后来却来到粤北穷乡僻壤,

侍奉一双年迈的公婆,

养育嗷嗷待哺的四个子女。

从来没干过农活的她,

竟要下地挑粪种田,

其子谢继民后来回忆说:

“年迈的祖父无法担负农活,

母亲便成了唯一的劳动力。

母亲脱下旗袍、高跟鞋,

摘下首饰细软,

换成当地农妇的粗布衣衫,

从头开始学做农活。

播种插秧、浇水施肥、耕耘收割,

母亲由一个十指不沾灰的上海小姐,

蜕变成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妇。”

谢晋元遇刺身亡后,

凌维诚从报上得知,

“幸存的‘八百勇士’,尚有不少流落街头、生活无着。”

在养育公婆和孩子尚且艰难的情况下,

她竟然还给“八百勇士”捐钱捐物。

后来她奔走于上海各界,

奋力营救被软禁的“八百勇士”。

中国正是因为有一个个谢晋元,

正是因为有一个个凌维诚,

才在日军的炮火下八年不倒。


12


《八佰》之所以值得看,

其实不在于它的“场面”,

而在于它展示的“精神”。

《八佰》里没有主角,

它展示的是一个群体。

《八佰》里没有大人物,

它展示的是一群小人物:

油得冒泡的老铁,

怕死得要命的老算盘,

几次想逃跑的端午,

总是抱怨不停的羊拐,

贩卖情报的方记者,

看热闹的大学教授,

开赌场的地痞刀子,

安逸度日的歌女,

…………

导演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些人?

为什么会讲述这些人觉醒的故事?

因为这些人最接近普通人,

最接近“我们”。

我们大部分人,

就是这样普通的军人,

就是这样普通的民众。

这世上啊,

哪有什么天生不怕死的英雄,

所谓英雄,

不过都是我们这样的平凡人。



我们也怯懦,

我们也怕死,

我们也混蛋,

我们也自私,

我们也旁观,

我们也内斗,

但是有一天“国之将亡”时,

我们终究会站出来,

哪怕明知道这一战有去无回,

但我们还是会义无反顾地选择战斗,

“因为这不是别人的战争,

而是所有中国人的战争。

生为中国人,

我们必须为中国而战。

国亡,我们就亡。

国在,我们才在。”

正是因为一个个小人物的舍生取义,

中国才筑起了一道道血肉长城,

我们国家才扛住了日本的炮火,

我们国家才有了繁荣的今天。

《八佰》不仅仅是一部电影,

它更是一种精神。

这部片子里,没有哪党哪军,

只有中国土地、中国人民和中国军人。


013


一个民族的坚韧度,

不看英雄,要看无名之辈,

所谓国家,即是“我们”。

几千年来,

为什么无论遭遇什么样的困难,

为什么无论遭遇什么样的绝境,

为什么无论遭遇什么样的强敌,

都没有人能征服中华民族?

答案正如当年明月所说:

“这是一个有着无数缺点的民族,

一个有着无数劣根性的民族,

但也是一个有着无数优点的民族,

一个有着无数先进性的民族。

她的潜力,

统计学和经济学计算不出,也无法计算。

这两年,中国正遭遇二战以来的最大危机,

美国及其爪牙,

正动用一切力量,

对中国进行打压和封锁,

企图抑制和击垮中国。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所以,当此之际,

我也想用这段话忠告美国:

有些伟大的民族,你永远不能低估,

尤其是绵亘五千年的中华民族。

这是一个有着无数缺点的民族,

一个有着无数劣根性的民族,

但也是一个有着无数优点的民族,

一个有着无数先进性的民族。

以前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依然如此。

 

 
上海市股份公司联合会 Copyright © 2000-2008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1020864号-1
地址:零陵路635号爱博大厦3楼B座  电话:+86-21-64810204  传真:+86-21-64810324
邮编:200030  邮箱:shglh08@126.com,shglh08@gmail.com  技术支持:群海网络 有情连接:止水钢板 电动吊篮 水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