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参考
用大思维来把握大时代
2020-07-11 [关闭]

 大时代呼唤大思维,大时代需要大思维。本文力求通过探寻分析大时代的内涵与特征,大跨越、大视角、大维度地回顾人类历史概貌、解读世界风云变幻、剖析中国跌宕历程、洞察全球局势动向等,以呈现大历史脉络,启迪大思维创新,把握大时代格局。


01

我们遇上了大时代


我们遇上了大时代,这是一个思想碰撞呼唤大师的时代,这是一个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时代,这是一个追求卓越向往和谐的时代。身处大时代,我们需要理解大时代,方能把握大时代。关于大时代的内涵与特征,需着重把握如下两方面:



(一)“四个大”:大分化、大动荡、大颠覆、大转折



大时代的首要特点是“四个大”。第一是“大分化”。如今的时代是一个分化的时代。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革命日新月异,世界主要力量对比发生巨变,全球利益结构多元化,格局复杂化,世界局势呈现大分化。


第二是“大动荡”。人类自进入新世纪以来,局部战争从未真正停止过。特别是2010年至今,发生在北非、中东地区的一系列动荡和“革命”都表明,世界局势并不平稳。此外,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占领华尔街运动,以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都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大动荡。


第三是“大颠覆”。在当前这样一个知识爆炸、信息泛滥的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多样化,很多传统的、一直以来坚守的东西正受到挑战,甚至颠覆。


第四是“大转折”。今日世界已进入新的大国竞争时代。冷战结束后形成的美国单极化时代结束,国际社会如今已开始明显地向多极化结构转变。美、欧、中、俄、印、日以及发展中国家都在追求各自的国家利益,世界正在进入在各种领域争夺主导权的“春秋战国时代”。这是全球范围内的大转变。



(二)“四个化”: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浓缩化



大时代的另一个特点是“四个化”。第一是“全球化”。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日益凸显的新现象,是这个大时代的基本特征。全球化形成地球村。曾任美国国务卿的黑格1989年在朱镕基创办的上海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上说道,世界已进入到了全球化时代,在捷克一个小镇发生的事情,会对全球政治决策发生影响。三十多年过去了,这一说法得到了现实强有力的印证。


第二是“市场化”。市场化从某种角度讲就是资本化,一旦选择了市场经济,就自然而然地与国内外资本联系在一起,马克思的《资本论》、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也都是围绕其展开论述的。如今,市场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主流。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引领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开启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时代。


第三是“信息化”。随着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的衰落,人类社会正在向信息时代过渡,跨进第三次革命浪潮文明,其社会形态由工业社会发展到信息社会。信息时代的来临,令时间和距离的概念被大大缩小,也对人们想问题的方式及人与人相互间的交往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信息技术及发展也大大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


第四是“浓缩化”。浓缩化是指时空压缩了。对于中国来说更加明显,因为中国人用30多年的时间走过了其他很多国家花300多年走过的路。中国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形成了至少经历截然不同时代的“四代人”,即20世纪20年代左右出生的“革命的一代”,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文革的一代”,赶上改革开放大潮的“改革的一代”,以及现今的80后、90后即“变革的一代”。“浓缩化”,造就了“四代同堂”,“浓缩化”也导致了许多观念的碰撞、是非的分化,包括一些传统理论、学说的变化,很多东西刚熟悉、接受,但马上又产生了新变化,近30多年时间里,这一点尤为显著。


综上可见,我们眼前的这个“大时代”是一个多重含义的全新的“大时代”。


02

我们对若干问题的认识



(一)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三大步



回顾历史长河,人类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三大步:


第一步,是十余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晚期智人(现代人)。通过考古研究发现,晚期智人的解剖结构已与现代人基本相似,因此又称解剖结构上的现代人。这一时刻的伟大意义在于人类在地球上正式脱离动物,成为真正的人。目前,据科学研究,人类和黑猩猩拥有一个共同的祖先,但是这一祖先现在还没有被找到和确认。而且,现在基本可以确定人的很多变化都是在瞬间完成的。原有的一些理论认为,劳动创造了人,人类原是四肢着地的,为了摘取食物和加快跑步速度等,人就站起来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生物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演变而来的。但在孟德尔主义者看来,随机的基因突变,而不是自然选择,才是生物进化的真正动力。也就是说,很多质的变化都是瞬间发生的,我们的祖先在某一个点突然变成了像我们现在这样的人,他有思维、有记忆了。


第二步,大约两千五百年前,人类进入了轴心时代。其中为代表的有:古代的中国、古埃及、古希腊,还有两河流域,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即现在的伊拉克。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直到现在也没人知道为什么在地球上,这些文明几乎是同步发展起来的。人类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奠基时期其实就是轴心时代,一个很显著的例子就是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最繁荣的时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出现了孔子、孟子、老子、韩非子、秦始皇等等,他们对中华文化影响至今,后人仍未突破轴心时代的辐射。


第三步就是现在,我们正处在人类第二步后期和第三步前期这样一个转折跨越时期,可是现在不太可能出现又一个“轴心时代”了。现在是信息化、全球化社会,我们有许多现代社会发展带来的烦恼,很多事物看起来让人感到悲观。第一,人类现在已经进入到了核时代,核武器可以轻易将整个人类都毁灭。第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有诸多威胁,比如克隆技术。现在道德上、伦理上对克隆进行了限制,但生命科学发展到将来,人或许就可以直接被克隆了。到目前为止,我们每一个人还是有父母的,可是不久的将来就可能会出现不靠男女结合而制造的生命,例如现在的试管婴儿,有些就已经不知道父母是谁了。2012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发现了细胞“可逆性”,生物体成熟的特化细胞可以借助“再编程”回到初始状态,继而改性并发育成为任何一种细胞。这意味着人类可能借此变得更为长寿。又如机器人的发明。机器人的平均智慧将超过人类,因为每个人实际都会存有弱点,但机器人在发明过程中,可以不断优化并达到同一水平。据说,现在日本做的机器人已经和人的形状一样了,脸也是有弹性、有表情的。机器人替代人类的那一天可能已经不远了。


应当说,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需要新的大思维的时代。轴心时代创造的很多理论令我们远离了动物时代弱肉强食的血腥和残酷,开启了人类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比如孔子提倡的尊老爱幼、团结互助、扶弱济贫等伦理思想。同时,我们现在也迎来了一个大时代,即人类第二步到第三步的关键转换期,很多国际组织,如联合国、G20,金砖国家等,都在讨论如何用大思维引领人类走好大时代这一步。


这就是人类发展至今的三大步。目前所处的这个阶段实际上人类会有三种选择。一种理想方式是各国之间和平相处、和谐共融,但这需要付出极大努力。近期朝鲜宣布即将发射导弹,此外,还有南海事件、钓鱼岛事件等,这些动向和争端让人感到人类和谐相处的可行空间并不是很大。第二种就是毁灭。第三种是远离地球。目前的科技水平还没达到这个程度,这是人类的一种大胆设想。霍金等一直在呼吁人类向其他星球转移,但这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二)全球时代五百年来的世界与中国



世界真正进入全球帝国时代或全球化就是在这500年间,这里主要讲讲世界与中国的关系。


十五六世纪,是葡萄牙、西班牙的时代。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探险家麦哲伦率领的探险船队实现了环球航行。1553年,葡萄牙人开始在中国澳门地区居住。从这个时候起,西方思想开始进入和影响中国。孙中山所在的广东中山市(原香山县)就紧挨着澳门。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被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中国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维新思想体系的理论家、启蒙思想家郑观应都是原香山县人,他们的经历和成就都与澳门这块土地息息相关。葡萄牙占领了澳门400多年的时间,直至1999年正式将澳门政权移交中国。西班牙人于1565年占领宿雾岛,开始统治菲律宾。其后,西班牙将中国列入殖民扩张之列,1626年至1642年,西班牙人在北台湾进行了历时16年的殖民统治。后因新崛起的荷兰的牵制,西班牙在台湾的殖民力量被荷兰取代。


十七世纪是荷兰的鼎盛时期,荷兰人进入台湾。荷兰人在台湾统治了38年,直至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至今,台南地区还保留着一些荷兰的建筑和遗风。


十八九世纪,英国人来到了中国,因为当时中英都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中国对此并没有引起重视,错失了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访华时开放中国的机遇。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封闭的国门被英国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后因战事不利,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国议和,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第一次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了中国主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鸦片战争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二十世纪,美国人登上了世界舞台的中心。优越的地理条件,两次世界大战赢得的机遇和发展,以及民主制度的作用,令美国在20世纪中后期,成为了科技、经济、军事、文化的超级大国。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中国正被推向舞台中央。中国在1840年鸦片战争时被人打败,到现在有173年了。南怀瑾曾预测,中国从1983年左右开始要兴旺发达两三百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望实现。



(三)近代以来中国对发展道路的艰难选择



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两次鸦片战争。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大幕。1856-1860年发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与法国联手侵入中国首都北京,洗劫和火烧了圆明园。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被西方人打败,也从中认识到了自身的落后,开始向西方学习。1894年甲午战争后,中国人从早期的留洋美、英、德,转变为留学日本。例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周恩来等那些致力于拯救中国的人都去了日本,他们学回来一套西方的语系,像政治学、伦理学等词汇都来自于日本。日本学习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1898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进行资产阶级政治改革,即“戊戌变法”,其最终目的也在于推行君主立宪制。但是“戊戌变法”遭到慈禧太后反对,最后光绪帝被囚,“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以失败告终。


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在中国的失败,使得中国转而开始寻辟共和的道路。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这一次中国选择的是美国民主共和制。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1912的2月12日,满清和平退位。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政府,维持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就这样失败了。这可谓中国版的“光荣革命”。孙中山推崇美国的共和制,在中国实行总统制,可是因为内部体制的缺陷,令共和制只是徒有虚表,再加上袁世凯的篡权,使得革命运动成果被窃,这也预示着美式共和制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中国学英美不成,之后做出了第三次选择就是学苏联。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中国,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其核心人物有留日回来的陈独秀,他1915年回国后创立了《新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还有留美而归的胡适,其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和启蒙运动,加上五四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和俄式革命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这里有必要补充一点,当时世界主流为两条线:以英美为主的A线和以法俄为主的B 线。英美革命选择了平和、妥协的道路,是小革命;而法俄革命选择了暴力革命、文化革命,是大革命。


这两条线都是主线,中国开始以英美为师,后来转为以俄为师,一步步走来,有曲折也有成功。苏联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提供支持,帮助中国确立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建立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最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夺取了胜利,创建了新中国。计划经济时期,苏联支援我国建设156个重大工程项目,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两弹一星的起步、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建立等等。


苏联在中国共产党建党、新中国建国和新中国建设发展时期,都给予了中国许多帮助,这一点不可否认。但到了上世纪50年代末期,中苏两国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发生分歧,导致中苏关系开始恶化。1969年,双方在珍宝岛和新疆边界问题上发生严重的武装冲突,几乎导致全面战争。70年代后,苏联大肆扩张,中苏关系一直处于不正常的局面。直至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访华,邓小平会见,两党关系才实现正常化。


与苏联产生分歧前后,中国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的理论和制度。直到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一概念在此后长期发展中有所变化,80年代用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90年代用的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1世纪第一个十年用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07年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至此,中国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作为后人,我们要清楚这段100多年的历史是怎么来的。中华民族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我们放弃和否定了许多原有的东西,例如打倒孔家店等,学习国外的理论和制度,又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所以说,中华民族是非常多灾多难的,很多东西是完全断裂的,现在仍处于不断的探索中。


这里补充一点,中国学西方,首先是学器物,第二是学制度,第三是学文化。首先学器物,洋务运动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第二学制度,戊戌变法主张的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主张的民主共和制,都是在学习西方,谋求制度变革。第三学文化,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就是核心体现,影响至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样一步步过来的。因为1991年苏联解体了,苏式社会主义退出了历史舞台,中国更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影响。通常认为,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过渡。但社会主义在实践中有很多差异,例如希特勒曾经搞的是国家社会主义,现在朝鲜自称是社会主义,古巴也是社会主义,而我们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回望1793、1894、1992三个年份对中国发展走向的重大影响



1793年,英国派马戛尔尼使团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要求中国打开国门,进行自由贸易。当时中国是朝贡制,也就是说中国作为中央大国,别的国家都要来朝拜、送贡品,而中国给予他们更多的赏赐。1793年,英国使团以祝寿名义朝见乾隆皇帝,中国方面要求其觐见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礼,而马戛尔尼认为最多行单腿屈膝着地之礼,于是就产生了礼仪之争。当时唯一让乾隆龙颜大悦的是看到随团竟有一个会讲几句汉语的金发碧眼的可爱小孩。他赏赐了大把的糖果、银钱给这个小孩,那正是11岁的斯当东。最终,乾隆皇帝以“我天朝上国无奇不有,不指望与尔等互通有无”打发了英国使团,马戛尔尼访华失败。


1793年马戛尔尼访华,使得英国人把中国沿海的情况都了解清楚了。另外,到1840年,马戛尔尼访华代表团的人几乎都死了,唯一活着的只有斯当东。当英国下议院投票决定对中国是宣战还是媾和时,两边的票数非常接近。于是,他们请唯一到过中国的斯当东发表意见,他说,中国是一个听不懂商业语言,只听得懂炮舰语言的民族。最后,宣战比媾和多了9票,以微弱多数通过,由此,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1793年,如果中国以贸易的眼光来看待英使者访华,在世界贸易共同体萌芽阶段就加入其中,那么中国以后的历史就可能重写。


1894年开始,日本人来打中国了,甲午战争打醒了中国人。甲午战争以后,1905年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了一场日俄战争,日本获胜,并获得了中国东北驻军的权利。1919年,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和战败国签订《凡尔赛条约》,中国作为战胜国,德国应向中国归还在山东的权益;但后来因为“二十一条”的关系,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被转交给了日本。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可见,日本在很长时间以来,都将中国看做自己刀俎上的鱼肉。二战中,日本战败,但其认为不是中国打败了日本,而是美、苏等大国打败了日本。上世纪70年代,中日建交,日本国总理大臣田中角荣在北京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日本方面痛思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但中日两个相邻大国的关系仍需认真对待。


对于1992年这个特殊年份,我们很多人都是见证者。如果没有邓小平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国可能又会回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状态,也就会中止改革开放。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从此,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3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


综上,这三个年份对中国历史有巨大的影响。1793年,如果中国和英使团达成贸易协议,也许中国早已成为贸易大国。1894年,没有日本人的侵略,也许中国富强了,但也许就没有中国人的清醒。1992年,没有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也许就没有了改革开放和今天中国的繁荣强盛。这就是历史。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都幸运地站对了队伍,否则我们前辈的艰辛付出都白费了,也就没有了我们的今天。所以我们应当了解这些历史。



(五)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与世界——探源当今世界现状的由来



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面貌,但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和一系列新情况,要求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国,邓小平开始搞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同时期,在美国,里根推行全新的经济政策,被称为里根经济学;在英国,女首相撒切尔夫人,大力推行私有化。这三个人都在几乎同一时期上台,他们所代表的,一个是当今的霸权主义国家,另一个是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还有一个是中国。这三个国家的领导人不约而同地在经济方面选择了市场化、私有化的发展轨道。这一经济政策有助于把世界连在一起。这三个人有那些共同的特点?他们都很强势,很有权威,他们的政策很鲜明,当政的时间都比较长,而且他们推行的经济政策成效明显,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当然他们也有一些其他特点,比如他们的成功因素中,个人奋斗的因素都很大;第二,他们的个性都比较强;而后来他们三个人生的病也都一样。


全球经济发展至今,从结果上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国家。第一类,以中国为代表的生产制造国,世界工厂,制造产品后销往世界各国;第二类,英美西方国家,贸易、金融强国;第三类资源能源供应国,如中东、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的一些国家。资源能源国提供煤、铁矿石、天然气等给中国生产东西,中国生产出产品后卖给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向中国支付外汇。这样一个大循环,中国富了,发达国家富了,能源资源国家也富了,大家都富了。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这个环节出了大问题,因为美国产业空心化,房价越来越高,老百姓不用付现钱也可以买房子,但是一旦无法还贷,问题就如多米诺骨牌倒下,于是出现了金融危机。上述讲的这个大循环链条,是从1978年开始运作的,到2008年整整30年的时间都运作得很成功。全球一体化、经济一体化、金融一体化就这么形成了。三个伟大的人物,三个伟大的国家,在特定的时代,由特定的人领导了这场革命,全世界都欣欣向荣。直到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至今已有五年时间了,美国仍无法摆脱困境。中国手握那么多外汇储备,也产生了很多问题。人民币出现了国内贬值、国外升值的情况。中国作为世界工厂,长期以来高投入、高消耗,造成高污染,所以现在提出了生态文明。当然除此之外,世界各国之间还面临着许多其他问题,比如国家与国家的关系,相互合作又相互制约等等。



(六)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经济形态的变化与发展 



中国历史上经济形态的变化和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在鸦片战争前,中国是典型的小农经济国家。这种经济形态具有分散性、封闭性和自足性,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应当说,我们的父辈,以及现在城市里的很多人都是从农民转变过来的。目前,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新四化”,要求城镇化要和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对接起来。


第二个阶段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中国被迫开放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五口通商,外国资本开始涌入中国,对中国经济形态产生了深刻影响。外资企业一方面瓦解自然经济,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形成和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一方面凭借资金技术优势和在华特权,压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第三个阶段是民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一大批民族工业,产生了很多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成为民族资产阶级的口号,也成为了各阶层人民爱国的共同要求,有力地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始终是在夹缝中生存的。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方法。


第四个阶段是计划经济阶段。全国实行公私合营后,全部企业都变成了国有或集体所有,企业没有了一点自主权。在实践的检验下,计划经济体制中,资源分配无效率、缺乏积极进取的诱因、扼杀个人自由、引发不公平等问题显而易见。


第五个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后,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目前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外资、民营和国有资本三者中,国有资本还是老大,外资享有特权,而民营企业则处于艰难维生状态等。



(七)上海7000年发展史上的几个大变迁



说到上海的发展变迁史,首先要看到7000年前。上海地处长江和黄浦江入海汇合处,是长江三角洲冲击平原的一部分。通过考古挖掘,现已发现在7000年前的上海青浦,出现了第一个人,现在青浦那里建了一个展览馆,号称“发现上海第一人”,这是7000年前。


其次是700年前。7000年到700年间,上海还没有被称之为“上海”,只是形成了上海的一个雏形,出现了一些特有的文化特征。到了700多年前,即元朝1292年,朝廷批准上海镇建独立县,上海逐渐成为一个集市贸易镇。


再次是170年前,也即鸦片战争以后,上海开始出现历史上的一个大的飞跃。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放上海、宁波、厦门、福州、广州为通商口岸,实行自由贸易,上海异军突起。因为在气候方面,上海与英国更为相似,英国人不适应广州的气候,而大规模转移到上海。这一段租界历史,一直延续到1945年。当时上海很多地方被划定为租界,如英国人和美国人主要在黄浦、静安一带,法国人主要在卢湾(现并入黄浦)、徐汇一带,日本人主要在虹口一带。当时中国对此也进行了抗争,制定并通过了大上海计划又称新上海计划,试图建造新上海市,打破上海公共租界与上海法租界垄断城市中心的局面。例如当时建造的中山路,就是为了包围租界不断向外扩展的界线,是上海人民反对列强入侵的奋斗的体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现代工业在上海出现了,现代金融出现了,中国共产党出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


在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发展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时期,这段时期,上海的地位很高,上海经济贡献占国家财政收入的1/5,被称为共和国的长子。其实,上海最辉煌的时候是1927年到1937年,上海一度在金融、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曾位列世界城市第五位,现在还没达到这一高峰。


第二阶段是“四人帮”粉碎后,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初期上海发展远滞后于其他兄弟省份,真正踏准改革步伐是在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尤其是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以后,上海逐步又走在了全国领先位置,目前上海正向着2020年基本实现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的目标迈进。



(八)当今世界已进入新的“春秋战国时代”



2000多年前的中国,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春秋战国时代”。现在,全球进入了新的“春秋战国时代”。现代交通越来越发达,世界被连在了一起,形成了新的格局。全球化的这个时代是拼军事、拼经济、拼金融、拼文化、拼宗教、拼创新、拼软实力等等的时代,核心是金融战。将来的战争将会是高科技等组合在一起的立体实力战。


为什么一直以来各国对美国都有所畏惧?一方面,美国现在的确是老大;另一方面,作为老大要有一种道义。以前,美国一直呈现出比较光明的一面,而近些年有些变化,所以虽然美国还是老大,但和以前不一样了。世界没有了这样一个权威核心,也会感到混乱。曾经是美苏争霸,互相牵制。而现在,世界进入一极多元,这一极就是美国,“多元”则是中国、欧洲、日本、印度等。


世界进入到全球范围内的一个新的“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一个出现麻烦需要重新整合的时代。大国和小国有纠纷,联合国能够协调,通常做法是站在大国一边;小国和小国吵架了,联合国也能够裁决;但大国和大国吵架了,联合国基本束手无策。所以现在出现了几个矛盾。例如目前世界仍是以主权国家的治理为主,而现在遇到的很多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全球性的问题并不是一个国家能解决的。现在还没有出现一个可以有效解决全球问题的国际组织,很多国际组织都在探索中。此外,经济现象是全球化的,跨国公司很多也是全球性的,有的跨国公司已堪称帝国,如微软,但其并不受某一国的约束。这些跨国公司也常常影响着国家。但政治和经济毕竟不是一回事,现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需要探索新方法。


03

我们需要大思维


从世界范围看,现今,全球一体化已进入“地球村”阶段,世界任何地方发生的事情,在即刻间,我们就能通过各种途径知道,也与大家密切相关。实际上,全世界已进入到了一个大分化、大动荡、大颠覆、大转折的新时期,就像中国历史上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各国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科技、金融等各方面互相合作、竞争,交织在一起。旧的理论、观念、机制、体系,有些已经明显跟不上新形势、新要求,新的东西在不断地催生之中,但尚未形成。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谁能够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包括在思想文化方面有所贡献,就容易起到引领作用。


站在中华民族的角度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走到了一个比较特殊的时候。对内而言,中国经历改革开放,获取了阶段性的社会经济大发展大繁荣,但伴随着改革开放,也出现了资源耗竭、生态失衡、分配不均、道德滑坡等一系列新问题。新一轮的深化改革形势不容乐观,需要推陈出新,变革突破。对外而言,2008年美国华尔街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令中国提前成为了世界“第二”,成为了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但一个有影响力的世界大国,除了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外,必须在思想哲学、文化艺术、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等软实力方面亦具有引领地位。在软实力方面,中国与其他世界大国还存有较大差距,需要转变思维,深度培育提升。


纵观国内外,世界局势和中国发展都已走到了转折的临界点,面临这一历史性的时点,我们需要去挖掘历史,去传承发扬大智慧,开创大思维、抓住大契机、把握大时代。


大时代需要用大思维来把握,我们要有历史的自信,要有思想的自信,要有文化的自信。因为没有历史的未来,是没有希望的未来;没有思想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没有文化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国家。


新形势下我们要通过不断努力,产生出新的文化、新的思想。这些新的思想要具有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引领力,就必须具备三个要素:首先它要使人们能够认识到它的正确性,这是至关重要的。要让人们感觉到它是正确的,是引领方向的。第二是要获得大家的认同,能够让人自愿接受。再好的思想,不能令人们接受,那也是无用的。第三个要素是它的确能够给大家带来力量、带来利益、带来进步,具有操作性。有利于世界多种文明共存,既和谐共处,又推陈出新,最终达到和谐发展。


现在全球发展到了一个特定的时期,这个时期要求思想包容、文化交融、文明共存、和谐发展。因此,包容、合作、比较、借鉴等都应当摆到重要的位置。回顾中国历史,西汉以后,主要是儒家学说、道家学说、法家学说互相结合,以儒家为主发挥了主流作用。东汉初年,佛教开始传入我国,前后经过1000年,儒、释、道三家交融,形成了新的儒家学说,并发挥了主流作用。到了现在,我们要加快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向新的阶段,要和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孔孟儒家思想有所结合。同时,还要吸收一切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包括基督教、伊斯兰教等文化中的合理成分。我们应当以我为主,通过包容、融合、发展、创新等方式,加快产生新思想、新文化,以使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与之相适应的、相匹配的精神文化上的支撑,为人类发展做出中华民族的贡献。


有道是,“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让我们一起见证、思索、呼唤、奋斗、奉献,共同用大思维来把握大时代、书写大时代、创造大时代!


 
上海市股份公司联合会 Copyright © 2000-2008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1020864号-1
地址:零陵路635号爱博大厦3楼B座  电话:+86-21-64810204  传真:+86-21-64810324
邮编:200030  邮箱:shglh08@126.com,shglh08@gmail.com  技术支持:群海网络 有情连接:止水钢板 电动吊篮 水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