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参考
张文宏:未来疫情仍不确定,唯一选择是全球与病毒共存
2020-06-24 [关闭]

 【导读】昨天(5月27日)时值复旦大学建校115周年,以学术迎校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张文宏、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教授冯建峰、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吴心伯、大数据学院教授吴力波分别作为各学科代表,先后发表主题演讲,解析各学科前沿及社会热点问题。围绕“不确定疫情下的防控决策”,张文宏重点介绍了中国的疫情防控策略及效果,并表示“世界面临重新打开的新常态,打开以后我们如何去防疫,这仍然是下一个阶段我们要面对的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今将张文宏的主讲内容做整理分享。

各国对新冠疫情采取的策略似乎有所不同,且防控的结果也不尽相同。这种情况下,下一步全球应该怎么走?如何看待目前取得的疫情防控成绩?从本质上说,这是一个学术问题,我给疫情一个“不确定”的定语,因为谁也不知道疫情将来会往什么方向发展。正如世卫组织专家说的,现在对疫情的任何走向进行预测,都是不可能的。

新冠肺炎的病死率是流感的70倍,传播率是SARS的450倍

我们经常讨论世界的不确定性。最近几十年来,我们在经济、政治、战争等领域经历过无数不确定性事件,但都没有此次疫情发生得那么突然,那么超出人类的想象。我们至今还在讨论病毒的起源到底在何处,从基因进化的角度来说,它来自自然界。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型哺乳动物身上携带的极其微小的病毒,却已造成全球经济停摆,失业率高达不敢想象的地步,世界之间失去了交流。

我们一直认为世界是扁平的,各国间的交流是没有障碍的。但今天的现实是,整个世界几乎是停摆的,并且到目前为止都不知道世界何时才能重启互通。为什么会造成这一结果?原因之一就是,我们从未碰到过这样一种传播力如此之强、病死率如此之高的病毒。根据2020年5月最新的疫情报告显示,全球感染人数已经达到450万,死亡人数接近30万,这就意味着病死率接近7%。这是什么概念?SARS的病死率为9%,流感的病死率根据美国的统计结果在0.1%至0.5%。如果按0.1%计算,新冠肺炎的病死率是流感的70倍,但它的传播率却远超SARS。SARS最终导致全球1万人感染,但现在全球已有450万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将来是否会达到1000万人的水平,目前也未可知。

张文宏指出,新冠肺炎的病死率是流感的70倍,传播率是SARS的450倍(央视频截图)

西方传染病数学模型失效,上海采取饱和式地诊断和追踪减少病例

新冠病毒的传播力极强,所以在武汉疫情暴发时,我们采取了封城的行动。今天回头再看,发现封城的决策做得实在太好了。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曾设计了一个关于传染病的数学模型,对中国境内的新冠传播人数进行预测。从中国国内的疫情防控角度来说,假设不采取任何措施,一旦疫情暴发,3000万人口的上海将会有80万人感染;如果对武汉进行封城,上海最终的感染人数将有20万;如果武汉人口不断流出,但上海采取紧急响应机制,最终上海也有20万人感染;但是,如果武汉封城,同时上海启动紧急响应,落实各项联防联控措施,那上海还会有多少人感染呢?用数学模型预测应该是29000人。但事实上,在国内第一波疫情发生时,上海的确诊病例只有350例左右,全世界都对这一数据产生了疑问。后来经过一系列全球学术讨论后,我们才确定,传染病数学模型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失效。

美国现在的感染人数已经从100万向200万扩散,全球的疫情防控过程中,为何不同城市的防控策略会产生如此截然不同的结果?比较武汉与上海两个地区的疫情控制模型图可以发现,一代病例是指从武汉向上海输入的病例,通过其再传播派生出二代甚至三代病例。在整个疫情过程中,上海的二代病例非常少,因为上海采取了非常有效的防控策略,对每个病人进行饱和式的诊断。当对每个输入的疑似病人进行饱和式的诊断,对与他密切接触的所有人进行饱和式的追踪,就可能在疾病的早期将其控制住。这一点完全打破了常规的传染病的追踪效率。

事实证明,在疾病早期,若能将追踪做到极致,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多数欧洲国家后期出现的疫情大暴发,都是由于没能在早期将输入病例有效控制住,导致后期感染者出现指数级的增长,最终造成严重后果。以意大利为例,早期只有两三例输入病例,但后期出现了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病例……,均是由当地大规模的社区传播造成的。

防疫策略各国实施环境不同,但早隔离就能取得有效结果

在与美国专家讨论时,我们达成的共识是,要对病人进行饱和式诊断。美国专家经常问的两个问题是,为什么中国对这种密切接触者的追踪能够做得如此彻底?为什么中国政府要求民众居家两周,大家就真的能够做到两周不出门?美国如何才能对不同种族的民众说明这种做法,使他们真正做到足不出户?事实上,通过一些有效的措施,如在2至4周内保持“社交距离”,进行居家隔离等都可以产生明显的效果。此外,中国的疫情防控不仅仅是动员医务工作者,还有对社区工作者的发动,对民众的科普,以及海外人员的介入等。在这场战役中,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成为了一个防疫专家,其中沟通是关键。此前,我通过网络与在美留学生进行了一次对话,很大程度上安抚了留学生的情绪。事实证明,防疫不仅仅是专家的事情,与民众及时沟通也成为此次防疫中的重点。

3月26日晚上,中国驻美国大使馆邀请张文宏在线解答留学生、华侨华人的抗疫问题(图源:央视新闻)

在国际交流中,中国更要善于同国际专家进行对话,因为防疫早已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只要世界上还有病人,防疫就没有结束。这就像“木桶理论”,一个木桶的储水量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所以若疫情在全世界没有得到很好控制的话,中国说自己控制好了没有用。另一方面,各国的经济条件、社会条件、文化、宗教风俗都不相同,可能会阻碍某些防疫措施的实行。比如津巴布韦的专家表示,如果当地的年轻人不上班,就无法养活家人。此时他们就会面临艰难的抉择,是冒着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去上班,还是在家饿死。所以我们在宣传防疫策略时,要针对不同国家进行不同的政策解释与交流。

在这次疫情过程中,越是在早期进行充分地诊断与隔离,例如戴口罩、保持有效的社交距离,就越能取得有效的成果。但有些国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无法达到较好的防疫效果,如孟加拉国虽然刚开始只有六十多个病例,但因为无法追踪他们的来源,更别说追踪密切接触者了,这导致孟加拉国出现了大量的社区传播,存在极大的风险。

中国降低病死率的秘诀:饱和式收治入院、多学科协同作战

世界抗疫走到今天,尽管有些国家的病例数比较接近,但大家最关心的还是病死率。现在许多欧洲国家的病死率达到了10%,美国达到了7%,中国武汉在6%,中国其他地区在1%左右,那么,这个差异是如何造成的呢?这涉及到一个重要的防疫策略。

武汉建立方舱医院,提供了上万张床位

在疫情早期,武汉的病死率较高,这是因为医院的床位有限,有些病情较重的病人得不到收治。所以,中国在武汉采取了一个非常有创造性的策略就是建立方舱医院,为所有发现的病人提供了上万张床位。最后的结果是,轻症病人住在方舱医院,重症病人住在医院病房,急重症病人住在ICU,保证每个病人都有地方住。如果轻症病人出现重症病情时,就可以把他收治到重症病房,或者送至可以进行有效救治的病房,这种措施大幅降低了病死率。方舱医院中的医生、护士、病人都是一一识别,有创造性地采取了全方位的入院措施,这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总的来说,中国降低病死率的秘诀有三点:第一是创造所有的机会,让病人住院不造成拥挤。第二,扩大检测范围,使所有的病人都能被及时发现。第三,当所有病人都入院之后,平均死亡率就开始降低了。

同时,上海采取了多学科共同合作的模式,医生们每天都在一起对每个病人的情况进行讨论,包括呼吸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中医科、心血管科、人工肺科、呼吸治疗师等等所有与疾病有关的学科全方位的介入。这种多学科协同作战的模式也是中国今天普遍采取的模式。正是因为集中了中国最优势的医学资源,中国才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控制住疫情,并且将病死率降到最低。

在抗疫过程中,上海采取了多学科共同合作的模式(央视频截图)

80、90后奋战一线,“前浪后浪”都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新冠疫情之初,我们这些年纪较大的医生都认为,此次疫情是 2003年SARS的再次来临。SARS发生时,我们还比较年轻,现在疫情再次来临,舍我其谁?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此次疫情中,最核心的力量发生了重大改变。面对着汹涌而来的疫情,最辛苦的是我们的80后和90后的医护人员。我这里有几张照片,一张是我们华山医院感染科的毛日成医生穿着棉袄、戴着棉帽子在办公室椅子上睡觉,这是位80后医生。他刚到武汉时,因为没有负压病房,只能待在病房里必须开窗通风,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睡觉也只能穿好自己的棉衣。大家可以想象,在冬天最冷的季节,医护人员只能在开着窗户的房间里休息,是多么寒冷的感受。另一张照片是露出了美丽眼睛的90后护士,她们每天在病房工作至少4个小时才能换班,对体力是极大的挑战。不得不说,90后、80后在这次疫情当中是冲在第一线的,所以,我们每次讨论前浪、后浪的时候,其实没有什么前浪、后浪,都是一个浪,大家都是构成我们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

疫情走向不确定,面对“新常态”需防疫和复产两手抓

现在疫情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美国认为,在首席专家的意见到来之前,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常态存在的病毒,很难再回到过去。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这样的“新常态”,这成为各国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全球疫情的现状是,到目前为止,南非、南美、南亚很多地区的疫情还在不断扩散,美国的新增病例还处于平台期,未来是否能够减少目前还不明朗。有意思的是,虽然欧洲还有很多病例,但已开始积极地复产。东亚地区,包括中国、韩国等国家的疫情最平稳,病例非常低。我们希望彻底消除新冠病毒,但这在今年已经不可能了,我们唯一的选项就是同病毒一起生存。

在张文宏看来,未来我们将同病毒一起生存(央视频截图)

如何与病毒共存,采取何种策略?对于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的国家,当疫情持续扩散时,他们会采取非常严厉的防控策略,将病死率降到可以接受的程度。而像中国这样发病率已经较低的国家要防止出现反弹。如何保持低死亡率?很多国家都发现了一个特点,病死率最高的是50岁以上人群,年纪越高病死率越高,那就意味着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是其中最脆弱的人群。所以,在未来复工复产的时候,特别是非洲、南亚、南美这些国家的策略就是要保护好这些脆弱的人群。

未来疫情将向何处发展?这是不确定的。但可以相信的是,中国在第一阶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在第二阶段的全球疫情中,我们有能力使中国的疫情得到良好的控制,之后再把复工、复产、复市做得更好,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说的新常态。

 
上海市股份公司联合会 Copyright © 2000-2008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1020864号-1
地址:零陵路635号爱博大厦3楼B座  电话:+86-21-64810204  传真:+86-21-64810324
邮编:200030  邮箱:shglh08@126.com,shglh08@gmail.com  技术支持:群海网络 有情连接:止水钢板 电动吊篮 水处理设备